逆水行舟
GROUNDWORK is an architecture studio based in Hong Kong.
Hong Kong architecture, architect in Hong Kong, architect, architecture, Manfred Yuen, 元新,元新建城,
22611
post-template-default,single,single-post,postid-22611,single-format-standard,stockholm-core-2.4,select-theme-ver-9.5,,qode_menu_,wpb-js-composer js-comp-ver-6.10.0,vc_responsive

逆水行舟

逆水行舟

這個聖誕在曰本渡過並獲益良多。只是在東京原宿的表參道走一回就令我讚嘆不絕。這裏創新的建築物一棟接一棟,彷彿是日本建築大師們一起編織的交響樂章。建築的外立面嶄新而不失日本人的含蓄。

告別東京後, 我與-位日本友人遠道金沢的21世紀當代美術館欣賞日本近代建築大師SAANA的作品。美術館建築佈局肌理簡單、清新及大膽,而且細節一絲不苟。但真正令我感動的是在館內一個被命<1945至2010日本建築師>展覽所陳列的作品。建築師們的草圖和模型成為了永恆不朽的藝術品。看展覽看到成為淚人也算是人生中的第一次了。

「你們的文化與美學發展太成熟了! 實在有太多需要學習的空間!」我對日本友人說。

「為甚麼你那麼激動呢?」日本友人問。

我隨即用手機下載了一幅由攝影師Michael Wolf 所攝下的香港屏風樓照片給友人看, 他會意了。

「在香港, 建造有創意的建築有多困難呢?」友人問。

「如逆水行舟。」我好不容易才把這句中文成語翻譯成英文讓他了解, 並隨即向友人發表了自己一些見解:

「香港雖然是一個國際金融大都會,但在文化發展上我們多年來一籌莫展。

文化不只是要讓人民增加品味, 而是要讓人民的內心對美學及傳統的價值得以認同。簡單地說,如果經濟發展是讓人有爭取未來財富的動力,那文化發展是讓人有珍惜現有財富的動力。

中國人一般都重視地權與財富,而建築設計-般都是為了增加建築面積為大前題。加上香港的地產商一般都很保守並視回報率如神聖。你為了美學放棄建築面積,客戶真的可能會將你煎皮拆骨。」

「好的設計能為建築物增埴呀!」友人道。

「「好」的定義是主觀的並因人而異。但如果你能抛出風水因素作為「好」的準則卻例外,因為風水學是比較客觀的⋯。」我說。

「那麼你們乾脆當風水師吧!」友人笑道。

「風水主導建築的案例在中國人社會很常見。你看, 香港的風水師、補習天王都開寶馬Benz。建築師、老師 都只坐地鐵巴士⋯。」我說。

「那政府呢?他們不管文化發展嗎?」友人道。

「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以前政府沒有播「文化種」,現在豈能有收成?」我說。

我補充說:「香港昂貴的生活指數令創業門檻變得很高,所以現在自立門户的建築師少之有少。竟然不能百家爭鳴,又豈能百家齊放呢?

當然,香港地少人多、樓宇規範冗長繁多,這些老生常談的原因也成為香港建築乏味的重要原因。但我們又何嘗不可學習貴國、歐洲國家、韓國、星加坡、泰國、台灣的做法, 把設計服務向國外推廣呢?」

「你知道嗎?其實我國十分支持我們把服務推廣出國,只是我們的英文不夠好而已⋯」友人道。

「那我們合作吧,事成後平分成果!」我說。

「哈哈!最終,你都不愧為一個不折不扣的香港仔呢!」友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