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
一直以來傳統的英國精英學府都選擇在郊區建校。其實這個選擇並非偶然。英國傳統教育非常注重學生與自然建立關係的重要性。在偏僻的遠郊,學生們要暫別文明,更需要與同學們建立友誼,為未來在社會立足作好準備。
輕紗/綢緞
學員們在遠郊學會與萬物為伍,而這建築物也成為了他們與森林和自然建立自我的橋樑。所以我們選擇了用輕巧手法,在杭州山野上鋪上一片江南綢緞,好讓樹木在這片輕紗上自由穿插及成長。讓學生可以從小就與日月星辰、小動物和植物成為朋友。從而,在山名水秀中與自己的心靈建立良好的關係。拥有茁壯的心靈,才能成為這繁囂及資訊發達的未來社會中的棟樑,及日後為成為社會領袖作好準備。
瞭解核心
學會尊重萬物、自己,才是英式教育最核心的價值觀。而我們公司兩位始創合夥人正正經歷過英國教育最核心的洗禮(阮文韜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劉振宇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所以,「百年樹人」,其實是結集了我們兩位合夥人一些內心的反省而得出的設計結論,並把他们自己的心路歷程反映在這設計上。
與自然為伍
我們利用了江南綢緞作為此建築旅程的起點,也是為了這英式教育學府灌上中國傳統思想的光環。此輕紗鋪在山丘上,意味着建築物依山而建。除了可以減低整平地機的建築成本,土地本身的岩石、樹木、一花一草也可成為這建築物的鄰居,讓學生們在每天上學的時候都能夠見到、捉摸到、聞到及聽到大自然。輕紗上的夾縫,成為了學校的中庭及引進陽光的快門,這些穿孔也是我們故意讓樹木穿插於建築物中的手法。
成長
中國人一直以來都以樹木的成長過程比喻人的成長。我們讓樹木直接貫穿建築剖面,而我們把小學部設在首層,並把中學部設立在小學部上層,意味着小學部的學生將會天天見到樹木的根部及樹幹。中學部的學生將會見到樹葉、樹枝。假如,學生有幸一直在學院裏渡過小學與中學的歲月,他們將會目睹樹木的成長,而樹木亦會見證着到他們的成長。樹木經歷四季將會展示他们不同的美态:太陽打在樹葉上投下的影子千變萬化,令學校成為一個每年365日都會有不同新裝的萬花筒。試想,如果一名學生在如此美妙的環境下成長,他們的未來將會有如何的影響呢?最少,他們會學懂尊敬美學、自然及科學。
心景/境深
學校正立面朝南,所以我們也為學校與宿舍軸線先建立了新的聚焦點。這一片薄薄的湖水倒映了整片校園。在教育意義上,寜靜的湖面也警惕着學子們衝動的靈魂。
空/物 Form/void
整個建築群都是由盒子(物form)與庭園(空void)所組成。盒子內包含着莊嚴,所以這些盒子內都是課室、禮堂和圖書館等等。學生們要在裏面莊嚴地學習。他們離開盒子後,可以在庭院裏嬉戲、玩耍和與自然打成一片。有一個大中庭更是一個半開放舞台。整個建築機理由「空」與「物」這組關係相輔相承所產生。從而,也意味着學生們的教育也要經歷着莊嚴紀律和玩耍嬉戲的對比下而成立。玩耍與學習:兩者對學生的成長缺一不可。
形意上,貫穿建築的盒子雖然內涵莊嚴,但它們卻活潑地扭動,它們的輕微舞罷其實是為了迎接陽光及山景。
建構
我們利用了盒子的結構及核心筒作為整個建築群的支撐結構,從而使整個建築體都能浮在山谷上。除了這樣可以節省移平山谷的沉重建造費用和對環境的破壞,這也可以使整個建築群能受到自然通風的洗禮。貫通中層的中庭更可以使自然通風的效果淋灕盡致地發揮。我們所設計的建築體都是可以考虑鋼結構:模版化地,在外地廠房先預製來,然後運到地基上迅速地組裝起來,從而縮短建造時間及減少成本。